2011年1月,工信部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从生产规模与技术设备、资源回收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多晶硅行业的准入条件予以细化。
值得一提的是,汉能创立的阶段正是国内小水电开发热潮兴起的时期,由于政府政策不全面、不规范,利润堪称奇高。根据汉能资料,汉能投资光伏太阳能基地,所有的都是用来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然而薄膜电池,并非目前太阳能电池的主流。
显然,过去的三年以及未来的N个三年,庞大且不断继续扩展的光伏版图,成为李河君以及旗下汉能,唯一的追求。刘文平介绍,即使2兆瓦的产能,汉能的产能依然可以达到目前世界光伏市场的10%。这一年,汉能前身华睿集团与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署了《云南省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项目开发前期工作意向书》,对金沙江中游六个梯级电站开展前期工作,六个电站规划总装机容量约1400万千瓦,总投资约75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已经公布的7哥光伏太阳能项目基地,均建设在国内尤其是跟周边相比的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豪赌危局汉能,没有不可能操盘者李河君曾多次强调,这是汉能公司的司言。
按照当地每亩近19万元的公开报价算,总共投入也就6600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公司若产1兆瓦电池,土地支出约3.3亿元,占项目120亿总投资额的比重很低。这样的地区,地方政府领导发展经济、追求政绩的愿望更为强烈,加上国家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支持,汉能显然更容易拿到低价的土地。而在城市市场方面,由于多数居民对于太阳能热水器缺乏了解、物业城管部门的限制安装、城市建设部门重视不够、产品价格令消费者望而却步等诸多较难解决的问题,致使市场开拓难度大。
在2010年举行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高峰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有关专家也明确表示,现在全世界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在快速发展,欧洲、非洲、南美都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中国企业应放眼世界,走出国门,建成全球化的体系同时,由于国内厂家的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多年来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停留在低端水平的利用领域,在核心技术上仍与国际领先水平有较大差距,而这背后也意味着庞大的国外的高端水平市场尚未被中国企业打开。众所周知,每个行业都会有各自的市场细分,而就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来讲,能够达成共识的主要有三大市场:农村市场、城市市场和国际市场。产品检验不过关、质量管理混乱、生产工艺落后、低价倾销、偷工减料等现象在这些小企业中普遍存在,致使太阳能市场秩序混乱不堪,存在众多隐患,部分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而在城市市场方面,由于多数居民对于太阳能热水器缺乏了解、物业城管部门的限制安装、城市建设部门重视不够、产品价格令消费者望而却步等诸多较难解决的问题,致使市场开拓难度大。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国内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的生存境况非常令人堪忧。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销售量均为最大的国家。但是,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中对海宁劣质贴牌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专题报道,再一次曝光了我国太阳能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2010年,太阳能产业迎来了最为严峻的市场考验,厂家数量从2009年的5000多家锐减到如今的2800多家。从未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看,太阳能热水器企业一定要走出国门,树立国际品牌,推动中国从太阳能大国走向太阳能强国。
这让我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国内太阳能行业未来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好这一问题上。在2010年举行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高峰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有关专家也明确表示,现在全世界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在快速发展,欧洲、非洲、南美都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中国企业应放眼世界,走出国门,建成全球化的体系。多年来,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农村市场的刚性需求在拉动,但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国太阳能推广发达地区的农村太阳能市场销售已趋于饱和,特别是在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等太阳能消费大省。在国内几千家太阳能热水器企业中,真正拥有规模化生产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不足20家,其余多为一些地方小作坊和杂牌企业。
还有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近八成的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销售下滑、库存增加等问题,未来行业的利润可能会愈来愈低。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国际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有愈来愈多的厂商跳脱本土企业形象,朝着国际化发展,增加出口,扩张海外经营版图。
以美国为例,2009年美国的太阳能需求共增长了36%,而同期对石油的需求只增长了2%。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鼓励和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由此催生了惊人的市场份额,偌大的世界都可以作为太阳能发展的市场。
据相关资料显示,太阳能热利用市场正在全球快速增长。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在家电下乡这条快车道上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在国际市场上尚未获得应有的地位和认可。太阳能热水器是中国发展最早和规模较大的一个可再生能源产业。也许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会有很多挑战和障碍,但是从全球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的趋势看,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方向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从拉动行业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在农村市场动力暂时不足的情况下,城市市场爆发出的强大力量,已经引起了行业的注意并使得一大批企业明显受益。
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临压力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化解压力,这恰恰是区分企业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而真正进入企业内部,设身处地的感受之后,就可以发现这样的运作轨迹带来的沉重压力: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是终端出货的平庸局面高入低出的矛盾,极大地侵蚀着企业的利润空间。
就终端市场的出货压力而言,当前的确农村的零售市场遭遇到了暂时的平庸局面。有的甚至是用看不到希望来形容。
进一步而言,也就是这样的考验,才是推动行业内部优胜劣汰的动力。一些经销商开始动摇,更换品牌或干脆退出市场竞争的现象,在个别区域已经出现。
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企业、尤其是具备一定的品牌力和规模的企业在面临压力的时候,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和多种多样的突破路径。将刚刚度过2010年大规模动荡的行业,再一次推入两难窘境。越是考验严峻,越是能够拉开差距,来自广东的一位制造商对表示,基于对市场综合判断之上的信心比眼下节约了一两个点的成本更有战略意义。用动态的、贯通的、全局的观点来看待眼下行业形势,并保持一定的乐观心态,这是一个成熟企业、乃至一个成熟行业该有的素质。
但对任何一个市场化竞争的行业而言,苛求理想化、舒适的运作环境都是不现实的。在我们走访市场的过程中发现,一股悲观的思潮在业内悄悄蔓延。
诚然,今年的考题难度大大高于去年。同时,正如我们多次提及的,太阳能热水器消费的内生动力依然存在且能量巨大。
而来自渠道终端的信息也并不乐观,在传统的消费大省河南、安徽、山东等地,零售市场虽比去年同期大有改观,但仍大大低于行业预期。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在第一波旺季刚刚来临之际就下终端出货平庸的论断显然为时过早。
一些企业不断抱怨,市场很难做。从大部分企业年会的订货、吸款、总结、表彰、把酒言欢中开始,到二月份大江南北浓浓年味中原材料价格的悄悄上涨,而后再过渡到三月份终端活动的屡屡欠收,这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普通中型企业第一季度的运作轨迹。原材料价格动荡、宏观经济的起落、买方市场下制造企业的运作高难度等等,对企业来说,这样的考验将是常态。相应的,海外市场的增长,在企业销售报表上的增长幅度相信也大大高于往年。
甚至有媒体惊呼:太阳能行业进入煎熬期,每月消失20个品牌。9亿农民的热水需求每释放一个百分点,都将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增长数字
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企业、尤其是具备一定的品牌力和规模的企业在面临压力的时候,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和多种多样的突破路径。就终端市场的出货压力而言,当前的确农村的零售市场遭遇到了暂时的平庸局面。
一些经销商开始动摇,更换品牌或干脆退出市场竞争的现象,在个别区域已经出现。有的甚至是用看不到希望来形容。